2025 年 3 月 4 日,财政部发布消息,自 3 月 10 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美国猪肉位列加征范围,加征幅度为 10%。此消息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迅速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发广泛关注。这一政策调整毫无预兆,即刻在各大媒体平台、行业论坛掀起讨论热潮,成为财经媒体聚焦重点,养猪户密切关注政策对生猪市场的潜在影响;进口商连夜核算成本,评估未来业务走向;消费者则对猪肉价格后续走势表示担忧。该加征关税消息打破了市场原有的平静,各方均高度关注后续市场动态。

为准确判断加征关税对中国猪肉市场的影响,需明确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通过详实数据可一探究竟。
从进口数据来看,2024 年我国猪肉进口量显著下滑,全年累计进口 107 万吨,较 2023 年下降 30.8%。在这 107 万吨进口猪肉中,来自美国的猪肉为 10 万吨,占比约 10%。在猪肉及猪杂碎的进口统计中,2024 年我国共进口 222 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 40 万吨,占比 18%。
从数据层面分析,美国猪肉及猪杂碎在我国进口份额中未占据主导地位。若将这些进口量置于全国猪肉产量的大盘子中,更能凸显美国猪肉占比之低。2024 年,我国猪肉产量达 5706 万吨,相比之下,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及猪杂碎占比仅 0.34%,不足 1%。

美国作为全球猪肉生产和出口大国,猪肉产业在其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 年,美国猪肉产量达到 1200 万吨,其中出口量为 300 万吨,出口比例较高,表明美国猪肉产业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深。在其主要出口对象中,中国虽在整体出口量中占比 3%,但却是美国猪杂碎的重要出口目的地,猪杂碎出口占比更高。
此次中国对美国猪肉加征 10% 关税,对美国猪肉产业而言是一次沉重打击。中国市场因关税抬高门槛,美国猪肉出口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原本运往中国的猪肉面临滞销困境,短期内难以找到完全替代中国市场的买家。美国养猪户也深受影响,市场需求减少导致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收益大幅缩水,部分小型养猪场甚至面临倒闭风险。
美国猪肉加工企业同样受到牵连,由于原料供应过剩,出口渠道受阻,库存积压严重。为缓解库存压力,企业不得不降低开工率,甚至裁员减产,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使美国猪肉产业从生产到加工再到出口各个环节均受到冲击。
国内猪价走势从根本上由供需基本面主导。供应端,2024 年我国猪肉产量达到 5706 万吨,同比增长 4.2%,这得益于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大型养殖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广泛应用,使得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为市场提供充足猪肉供应。
需求端,猪肉作为我国居民主要肉类消费品,需求呈现明显季节性特征。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居民采购猪肉用于家庭消费、走亲访友,需求量大幅增加,猪价往往迎来上涨行情;夏季等消费淡季,受天气炎热、居民饮食习惯变化等因素影响,猪肉需求相对疲软,猪价面临下行压力。
美国猪肉进口量在我国市场占比较小,加征关税对国内猪肉供应的直接影响有限。即便减少从美国的进口,我国可从其他国家进口猪肉填补缺口。巴西、西班牙等国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猪肉进口来源国,其猪肉在价格和品质上具有一定竞争力,能够满足我国市场多样化需求。
除供需和进口因素外,诸多其他因素也影响猪价。饲料成本是养殖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养殖户成本和利润。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户为保证盈利,可能提高生猪出栏价格,推动猪价上升;反之,饲料价格下跌,则降低养殖成本,为猪价下行提供空间。
养殖周期也是影响猪价的关键因素之一。生猪从仔猪育肥到出栏一般需要 6 个月左右,这导致市场供应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存在滞后性。猪价上涨时,养殖户增加补栏量,但新增仔猪需一段时间才能长成育肥猪进入市场,在此期间,市场供应不会立刻增加,猪价可能继续维持高位;反之,猪价下跌时,养殖户减少补栏,也要经过一段时间,市场供应才会减少,猪价不会马上回升。
疫病防控不容忽视。一旦发生如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不仅导致生猪大量死亡、出栏量减少,还会引发市场恐慌情绪,消费者对猪肉信心下降,需求减少,进而对猪价产生巨大冲击。2018 - 2019 年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爆发,国内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猪肉价格飙升,便是典型案例。
消息发布后,在国内行业内引起不同反响。对于养殖户而言,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部分养殖户认为,减少美国猪肉进口,国内猪肉市场供应压力将减轻,生猪价格有望上涨,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山东一位规模化养殖户老李表示:“这加征关税是个好消息,之前美国猪肉大量进口,价格被压得很低,我们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厉害。现在好了,说不定猪价能涨起来,我们也能喘口气了。”
肉类加工企业反应较为复杂。以双汇发展为代表的大型企业,业务涉及大量猪肉采购和加工,对进口猪肉依赖程度较高。加征关税后,企业采购成本必然增加,对成本控制和利润空间构成挑战。不过,部分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如加强与国内养殖户合作,建立稳定原料供应渠道;拓展进口来源,从其他国家寻找性价比更高的猪肉供应商。一位肉类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加征关税带来成本压力,但这也是一个契机,促使我们优化供应链,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从长期来看,加征关税对中美猪肉贸易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美国作为中国重要的猪肉进口来源国之一,其市场份额下降,将促使中国猪肉进口结构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可能进一步加大从巴西、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的猪肉进口,这些国家的猪肉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美国也需重新审视其猪肉产业发展策略,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以缓解国内猪肉产业压力。
对于中国未来的猪肉进口策略,多元化将成为主要方向。在保障国内猪肉供应稳定的前提下,中国将更加注重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不确定性。此外,国内将继续加强生猪产业发展,提高自给率,保障猪肉市场稳定供应,确保民生 “菜篮子” 稳定。

综上所述,此次对美国猪肉加征 10% 关税,对我国猪价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虽从情绪面上看,短期内可能引起市场波动,引发养殖户和消费者对猪价走势的更多关注与猜测,但综合供需基本面、进口猪肉占比以及其他影响猪价的关键因素分析,国内猪价走势更多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对于生猪养殖行业从业者而言,不应过度依赖关税政策判断猪价走势,而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养殖技术、优化养殖成本、加强疫病防控等方面,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理性冷静,合理安排养殖计划,避免盲目跟风扩产或减产。
消费者无需因关税调整过度担忧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我国拥有完善的猪肉市场调控机制,从储备肉投放,到对养殖产业的扶持政策,均旨在保障猪肉市场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猪肉及其他肉类产品,保持健康饮食结构。
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内猪肉市场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理性态度看待猪价波动,共同维护猪肉市场的稳定与繁荣。